隱藏版的胖子「泡芙人」怎麼來的?
什麼樣才叫做胖呢?難道只有表面上身材看起來浮腫才是胖嗎?
其實現在有一種所謂的「泡芙人」,就是指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胖、甚至很瘦,卻依然還是需要減肥。
所以你應該也看出矛盾點了,既然很瘦,幹嘛減肥?
胖是有標準的,首先我們可以從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判斷,BMI大於24 KG/M2以上便是肥胖,如果BMI小於24 KG/M2但是身體脂肪比率卻大於25%(男)或30%(女)也是屬於肥胖一族,又或者可以從腰圍判定,男生大於90公分、女生大於80公分就是肥胖。
不論是脂肪比率過高或是腰圍過大,都代表著身體中的脂肪組織所佔比例太多,而脂肪組織太多會使得發生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和後續許多衍伸的慢性疾病[1]如果體重過輕,脂肪組織比例又佔大多數,代表著可能肌肉組織嚴重不足,這下子肌少症、骨質疏鬆等問題就會開始慢慢找上你,所以不能只以外表的瘦為一個最終標準,還是要評估全身的脂肪比率和分佈,才不會變成虛有其表的隱藏版胖子。
為什麼會變成泡芙人體型呢?
當然有無運動的習慣和飲食模式是最大的主因,舉例來說,小花食量很小、吃飯時間也不太一定,通常就是餓了才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時也會把蛋糕、餅乾、飲料當作正餐,不太運動,怕腿會粗所以也不太走路,體脂肪偏高、體重卻有點偏輕,不過身材看起來倒是纖細纖細手長腳長的。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小花看起來不胖,甚至應該是很多女生的夢幻身材,不過從體脂肪偏高這點來說,她就是一個外瘦內肥的泡芙人。
雖然吃的東西沒有很多,卻偏向蛋糕、甜食、飲料等高糖分高油脂食物,沒有平均的攝取六大類食物,不僅沒有吃足夠身體需要消耗的熱量需求、三大營養素比例失調,也缺乏身體需要的微量營養素,導致身體必須消耗本身組織來提供能量,而相對能貯存較多能量的組織—脂肪組織—比例便會增加[2],而飲料中的果糖更是造成內臟脂肪堆積的元兇[3]。
要怎麼改善泡芙人體型?
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但從食物中獲得的各種營養素也是改變我們身體組成的一大關鍵,其中,可以提供熱量的營養素包含醣類、脂肪、蛋白質,這些營養素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確保均衡的發揮在身體中的作用,如:醣類50~60%、脂肪20~30%、蛋白質10~20%。
三大營養素之外的微量營養素如礦物質、維生素則能幫助身體各種新陳代謝順利進行。想要讓身體組成比例是健康的狀態,就必須在飲食中注意三大營養素比例的平衡性,且攝取擁有較多微量元素的非精緻食物,而不是只有計算熱量而已。除了飲食之外,多增加身體的活動量也有助於提升肌肉量喔!
參考資料
1. Ramírez-Vélez R, Correa-Bautista JE, Sanders-Tordecilla A, Ojeda-Pardo ML, Cobo-Mejía EA, Castellanos-Vega RDP, García-Hermoso A, González-Jiménez E, Schmidt-RioValle J, González-Ruíz K. Percentage of Body Fat and Fat Mass Index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Metabolic Syndrome Prediction in Colombian University Students. Nutrients. 2017 Sep 13;9(9):1009.
2. Rammohan M, Juan D. Effects of a low calorie, low protein diet on nutritional parameters, and routine laboratory values in nonobese young and elderly subjects. J Am Coll Nutr. 1989 Dec;8(6):545-53.
3. Stanhope KL, Schwarz JM, Keim NL, Griffen SC, Bremer AA, Graham JL, Hatcher B, Cox CL, Dyachenko A, Zhang W, McGahan JP, Seibert A, Krauss RM, Chiu S, Schaefer EJ, Ai M, Otokozawa S, Nakajima K, Nakano T, Beysen C, Hellerstein MK, Berglund L, Havel PJ. Consuming fructose-sweetened, not gluc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s visceral adiposity and lipids and de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verweight/obese humans. J Clin Invest. 2009 May;119(5):1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