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懷孕總懷不上?備孕期該補的微量營養素
懷孕生子是女性被賦予的重要使命,在過去,有許多女性都是在年紀輕輕、到達適婚年齡後即早早懷孕,但隨著時代變遷,生活型態、社會角色改變,使得許多女性的結婚及懷孕年齡皆比過去晚了許多,也當然直接的影響到精卵的品質並提高了懷孕期間的風險。
在台灣近年來,不孕症的比率已到達10~15%,等於是約8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使用人工生殖的比率也從 1998年的0.9%增加至2.5%(當年度出生數之比率),在人工生殖治療個案中,其中男性不孕佔了8.3%,女性占了55.2%,可見不孕的嚴重性比以往更甚。
而晚婚、晚生絕對是影響生育力的關鍵,隨著年齡增加,卵巢、輸卵管、子宮機能皆會下降,精子品質、性功能、輸精管、睪丸功能等也會受到影響,更別說現代男女都要面對的工作及生活壓力和紊亂的生活型態了!
因此,如何保護生殖功能不隨著年齡快速衰退也是備孕期間必做的功課,以女性來說,造成不孕的原因包括:排卵障礙、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生殖器官、內分泌功能異常、容易生病、基因突變等等。要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除了生活作息必須做適當的調整之外,飲食也不可馬虎,其中,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也是維繫生殖機能的重要環節,且也是多數人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細節,本篇就以備孕期間可補充的微量營養素來做討論。
備孕期間的維生素
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
這三個維生素與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代謝密切相關,同型半胱胺酸是人體消化動物性蛋白的中間代謝產物,長期的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會損傷血管內壁、增加促發炎因子、而導致血管內皮炎症、使發生中風、心肌梗塞、肺動脈栓塞和深部靜脈栓塞的風險增加。
在生殖功能中,卵泡液中的同型半胱胺酸濃度增加會影響卵泡和精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降低受精的機會,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會增加氧化壓力而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另外,同型半胱胺酸也會使得受精卵的滋養層細胞凋亡並減少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釋放而使得著床失敗。
確保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的足夠則能夠讓同行半胱氨酸順利代謝,避免累積在體內而造成這些不良影響。
維生素D
維生素D在身體中參與了多種功能,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許多組織中如卵巢、子宮內膜、胎盤、腦下垂體、下視丘中都有參與作用。
研究發現,有些造成不孕的生殖器官疾病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子宮內膜異位症也與維生素D的缺乏有些關聯,因為維生素D可能透過調節葡萄糖的代謝而避免高胰島素血症及雄性激素過多的問題,維生素D也可以透過抗發炎和調節免疫功能而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
肌醇
肌醇又被稱為維生素B8,它的衍生物是促性腺激素的重要訊息傳遞因子,在體內的作用包含可以調節月經週期、改善排卵,特別是在PCOS的患者中,具有調節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反應的作用。
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
氧化壓力是在我們周遭無可避免的危險因子,對於不孕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我們周遭,不論是空氣污染、煙霧粉塵、藥物、菸酒、營養不均等都會造成體內氧化壓力增加,過高的氧化壓力會導致卵子損傷,對受精的過程和受精、胚胎的發育過程中產生巨大影響。
維生素A、C、E是身體中必須的抗氧化劑之一,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維生素C在卵母細胞中也是必要的存在,因為它參與了膠原蛋白的合成,對於成熟卵泡的生長和排卵都很重要,它也有助於復原氧化的維生素E。而維生素E則能夠保護血管健康並維護子宮內膜的生長,故也有「助孕酮」的稱號。
備孕期間的礦物質
鈣
大家對於鈣的印象多在於保護骨骼強健,但實際上,鈣影響的範圍很廣,包含血管健康、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荷爾蒙分泌,發育中的胎兒則會利用孕媽的鈣質來促進骨骼生長,所以在懷孕後鈣的需求量更高,此外,缺乏鈣也可能會增加高血壓和子癇前症的風險。
鐵
鐵可能在卵子的發育過程中有重要的角色,一項研究發現,補充鐵可能會降低因為排卵障礙而導致不孕的風險,且不限於血紅素鐵或非血紅素鐵。但是鐵並不能隨意補充,過量和缺乏都有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負面影響,若是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才特別需注意。
碘
它主要會影響甲狀腺功能,而甲狀腺功能對於正常的生育能力非常重要,甲狀腺功能異常會造成排卵異常而使受孕率降低也會有較多的孕期問題,如妊娠高血壓、子宮內死產、早期胎盤剝離等。
研究也發現與未缺碘的女性相比,懷孕的機會降低了46%,且輕度和中度缺碘也在世界各地育齡婦女中很常見,是大家都需注意的問題。
硒、鋅、銅
這三個礦物質的缺乏都與不容易懷孕有關,尤其是硒、銅與發生不孕的風險相關,其中,硒除了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減少氧化壓力之外,也會影響甲狀腺的功能,間接影響卵細胞的發育和成熟。
鎂
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代謝症候群的人也可能同時有胰島素相關問題,而鎂是參與葡萄糖代謝的重要因子,足夠的鎂和調節胰島素敏感性有關,因此對於代謝紊亂的女性來說,保持體內足夠的鎂濃度是必要的。
其他必須營養素
植物性雌激素
植物性雌激素不只有我們熟悉的大豆異黃酮,也包含了堅果、種子和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木脂素(lignans),豆芽、豌豆等豆科植物中的香豆素(coumestans),攝取這些植物性雌激素對於乳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肌瘤、心血管疾病、炎症、代謝症候群具有保護作用。
有些研究發現,補充大豆異黃酮也與子宮內膜厚度增加、受精後懷孕率增加、體外受精成功率增加有關。不過,對於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還沒有很全面,建議還是從天然食物來獲得較安全。
左旋肉鹼
左旋肉鹼(l-carnitine)也是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另外,它可以調節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影響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可能有益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調整月經週期,左旋肉鹼也參與增加卵母細胞的能量供給,並幫助抵抗氧化壓力。
不過若要補充左旋肉鹼,從食物中來源的利用率會比補充劑更高,主要食物來源有牛肉、羊肉等動物肌肉中和牛奶等。
ɷ-3脂肪酸
深海魚以及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堅果中含有豐富的ɷ-3脂肪酸,ɷ-3脂肪酸可以在類固醇的生成中發揮作用,而且有很好的抗發炎特性,對於卵母細胞的發育和成熟有好處,也能降低不排卵的風險,尤其在現代人脂肪酸種類不均衡的狀態下,經常缺少食用含豐富ɷ-3脂肪酸的食物,確實應該多加注意。
現代的飲食風氣及食物營養素幾乎都不及過去,飲食不均衡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備孕需求的女性若是發覺自己有營養不均的狀況,的確應該多多注重飲食模式,或者直接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以補足可能缺乏的營養素,如此才會增加受精順利懷孕的機會。
參考資料
- Skoracka K, Ratajczak AE, Rychter AM, Dobrowolska A, Krela-Kaźmierczak I. Female Fertility and the Nutritional Approach: The Most Essential Aspects. Adv Nutr. 2021 Dec 1;12(6):2372-2386.
- Chavarro JE, Rich-Edwards JW, Rosner BA, Willett WC. Iron intake and risk of ovulatory infertility. Obstet Gynecol. 2006 Nov;108(5):1145-52.